第61章_如果这是宋史
笔趣阁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61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1章

  就这样,剩下的都是精英了。每一个人都在全心全意地为他而生存。这时候,郭无为开始后悔了,他搞不懂,他怎么会选出这样一个货色当皇帝?!是他突然不会识人了,还是刘继元的道儿太深,让他都探不出来?但是说什么都晚了,他的能力仅限于扶持某个人当上皇帝,却没有大到能随时再废了他。

  这时他所能做的,就是稳稳当当地坐在自己的家里,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冬天里,穿着宽厚舒适地衣服,默默地想心事。

  似乎他已经退出舞台了……但是没有人知道,他还有真正的秘密武器,就贴身藏在他宽松舒适的衣服里。这些东西他刚刚到手,只有它们才是他以后美妙生活的保证,以及挽回目前劣势的法宝。

  以上就是发生在公元968年9月份期间,宋朝出兵攻打北汉时,北汉国内所生的事。现在以太原城墙为分界线,内外两端,所有效忠赵匡胤的人,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。

  现在还要再干什么?

  李继勋是继续攻打,还是马上退兵?郭无为是再次发动政变,杀了新的不听话的皇帝,还是潜伏一下,等待更好的时机?

  没法选择,哪样看来都是对的,但同时也都是错的。

  作为李继勋,兵临城下了,没有理由不打。但是打,没有内应就是单纯的攻坚,那跟违背基本国策,蛮横出兵有什么区别?而且每一个人都知道,每过一天,契丹的铁骑就离他们近一分,那些现在还看不见的蛮人军队,是一定会出现的……但是撒军,他怎么敢?皇帝还没有下令,他只能顶在太原在下尽职尽忠。

  而对郭无为来说,情况就加倍的凶险。他杀刘继恩虽然在理论上毫无破绽,但是很可惜,自从中国有皇帝以来,皇帝要杀谁,从来不讲什么道理。他这时随时都可能被刘继元拉出去砍了,给亲哥哥刘继恩报仇。

  想到这里,郭无为不为人知地微笑了。他清楚,之所以现在刘继元没有动手,很可能还是托了城外宋朝大军的福,刘继元不敢再让局势动荡……可是,这又能维持多久呢?而就在这时,又发生了一件对他极为不利的事。

  惠璘,宋朝派来的第二个间谍,也出事了。两个间谍各有分工,侯霸荣去杀刘继恩,而惠璘留下来监视郭无为。等到侯霸荣被杀了灭口,惠璘马上就逃出了太原。但是当时整个北汉都进入了战争状态,他只逃到了临近边境的岚谷,就被抓了回来,而且他被一个叫李超的北汉军官给认出来了。

  怎么办?郭无为再次面临选择,而他的路只有一条,那就是继续杀人灭口。可是杀谁?留谁?这里边的学问可太大了。

  杀惠璘就一了百了,从此回到北汉一边。但是他的地位再也不是从前了,而且永远没法恢复;可是留惠璘,杀李超,那就意味着彻底滑向赵匡胤一边。但是宋朝的军队攻不下太原怎么办?契丹人马上就到怎么办?那时刘继元还会放过他吗?

  到那时,他就只有逃出太原,投奔宋朝了,别说能不能逃得了,就算逃出去,可是什么也没带来,赵匡胤凭什么给他高官厚禄?那还不如这时就收手,在北汉得过且过……矛盾重重,但是郭无为最后的选择还是把背叛进行到底。

  留惠璘,杀李超。原因只有一个,利益。远在开封的赵匡胤把郭无为的心理变化看得一清二楚,就在这个敏感无比的时间段里,不知通过什么渠道,他把让郭无为绝对没法拒绝的投降砝码传进了外面重重包围,城里更加重重戒备的太原城。

  那是近40份的,由赵匡胤本人签名,可以随时生效的委任证书。证书上的人选范围非常广泛,上至刘继元和郭无为,下至北汉一些重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,可说面面俱到。

  这是赵匡胤这时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了,他算准了郭无为只要收到了这些东西,就会马上行动,再不观望。而行动的结果也是非常乐观的,他已经替郭无为联络了那么多的死党——近40多个北汉高官哪,一起造反,太原一座孤城,还能挺到什么时候?

  可是非常遗憾,赵匡胤毕竟没有亲眼见过郭无为,只听情报和传闻,是没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。他低估了郭无为罕见的贪婪、自私的程度。

  世上真的有一种人,哪怕自己快撑死了都不会分哪怕一点点好处给别人。撑死就撑死,死得好快乐。郭无为就是这样,他把40多份委任状只留下了两份,其余的完全收藏,秘不示人,决不让那些他从前的北汉同事们吃到天上凭空掉下来的馅饼。

  这有什么不对吗?凭什么啊?为什么我千辛万苦,冒着杀头的危险换来的好处要分给这些人?何况经过他慎密的分析,只要有剩下的这两份委任状他就足以搞定局面了。

  一点都没有夸张,两份委任状,一份是他自己的,上面写着郭无为是宋朝的安国节度使——节度使耶,高官哪!比什么操心费力的宰相实惠多了。而另一份就是北汉当时的皇帝刘继元的,价格要更高些——平卢节度使。还记得当年王峻曾经向郭威要过什么官吗?就是“平卢节度使”,其地理位置、辖区面积都首屈一指,让人心跳眼红。

  起码郭无为的心是跳了,眼是红了。所以他想,作为刘继元来说,也应该满足了。难道不是吗?在他想来,这么一个小破国家,外有契丹里有大宋,还混个什么劲?他乐观地想象,一会儿他去见刘继元时,都不需要再说什么了,只要把这份委任状交过去,再让刘继元看准了上面宋朝的国玺以及赵匡胤的签名都是真迹之后,就可以立即生效了。

  之后,平定北汉,和平解放北汉,这些显赫的功劳将单独属于他一个人……“安国”节度使,多么名副其实!

  但是有一点他没有想到,赵匡胤都能犯的错误,他凭什么就能避免?赵匡胤猜不出他有多么的贪婪和愚蠢,那么他怎么就能相信刘继元和他是一样的投降坯子?

  当他满怀信心和喜悦把“平卢节度使”这样罕见的高官委任状交到刘继元的手上之后,难堪的沉默就产生了。有什么不对吗?他越来越觉得忐忑,最后战战兢兢地问,您……您不满意吗?或者……还有别的要求?我……我可以替您再问一下那边,再涨涨价……

  说完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,恨不得狠狠抽自己俩大嘴巴。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刘继元,自己在这样围城的状态下还能和赵匡胤顺利勾通吗?

  但是刘继元却没有计较这些,他只是平静地反问了一句——你觉得“开府仪同三司、检校太师兼中书令、秦国公”,这样的头衔怎么样?

  啊……啊?郭无为眨着眼,一时反应不过来。刘继元真的在讨价还价?

  只听见刘继元冷笑一声,继续说——那么,或者“尚书令、楚王,再赐谥号‘恭孝’”如何啊?!

  郭无为的脑袋里嗡地一声,终于恍然大悟了。这些显赫的,比“平卢节度使”要显赫一万倍的头衔,都是两年前,后蜀皇帝孟昶被抓到开封后赵匡胤所封的官职。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?刘继元根本就不信任赵匡胤,压根就没想过投降宋朝!

  那么……郭无为习惯性地把问题的重点拉回到了自己的身上,那么……现在他可怎么办才好呢?

  第十八章天杀的城墙

  没有什么怎么办,事实上,事情已经结束了。就在刘继元拿着赵匡胤的委任状沉默不语的时候,这次奇袭北汉的计划就已经彻底流产了。

  下面发生的事情,就是对赵匡胤这次轻举妄动的惩罚。在当年的11月,北汉的援军终于到了,契丹铁骑像钢铁的洪流一样,从更加寒冷的北方席卷而来。围城不下,早已经失去锐气的宋军疾速后撤,尽量避免接战,终于全军而还。

  但是,契丹不会白白出兵,而北汉也不会白受欺负,它们顺势反攻宋朝。宋朝边境上的晋、绛两州城池都被攻破,城中财物人畜被一掠而空。

  消息传进开封,大宋的皇帝赵匡胤惊怒交集,据说他本来就深紫色的脸膛变得颜色更深,至于那像是马肝、牛肝、猪肝或者别的什么东东就都很不好说了。而他在极度的愤怒之中,除了一些羞愧之外,并没有怎样后悔。他深深地知道,如果再回到三个月以前,还有那样的机会,他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。

  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?为什么会失败的?

  是阴差阳错的失去了里应外合的机会?还是说,有谁没有尽力,把他给骗了?不,都不是。无论是李继勋,还是侯霸荣、惠璘,又或者郭无为,他们每一个人都尽力了,堪称尽职尽责。至于行动的时间不一致,那没办法,谁打仗都没带着上帝。

  那么,事情到底是怎么搞糟的?!赵匡胤百思不得其解,开始变得郁闷,变得烦燥,变得看别人时眼神很是不对头。

  可就是这个时候,仍然有人顶风作案,一定要挑衅赵匡胤忍耐力的极限。这个人叫雷德骧,是屯田员外郎同州,并责受商州司户参军。这位雷先生人如其名,十足一个地道的霹雳火,他有一天不等引见,就直接闯进讲武殿找赵匡胤本人说话,而且“辞气俱厉”。他说,宰相赵普是个地道的混帐东西,长期横行不法,看中了百姓房屋就强买强卖,而且收受贿赂,要求赵匡胤秉公执法,把赵普罢免。

  说实话,雷德骧没有私心,他很可能说出了当时许多人的心里话,可他不仅选错了时间,而且火气大到了硬是看不见赵匡胤此时手里正提着那把著名的斧子,眼睛正非常不怀好意地盯着他的大门牙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